
走進邁克


經營理念
一、經營綱領
共創共享
共同協作的價值永遠高於個人單幹的價值。事實上,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超不過集體的力量,一個人的生命再長也不過百余年。而一個健康的經濟組織卻能夠將一代又一代誌同道合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從而將每個人有限的能力和生命聚合成為無限的能量和永恒的生命。
我們選擇了邁克,邁克同時也選擇了我們。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就是邁克人。不幹、不拼不配當邁克人;不富、不樂誰願做邁克人!為了追求美好生活,實現人生價值,一方面,我們必須在共同分擔責任和風險的基礎上,同心協力地去創造事業,創造財富,創造奇跡,創造未來。一方面,我們必須真心實意地去分享經驗,分享資源,分享利益,分享榮誉。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真誠地與顧客合作,千方百計地為顧客創造價值,與顧客共同發展。我們還要盡一己之力,主動去反哺社會。正是這種共同的奮鬥,才有可能把集團建設成為:員工自豪,家屬感謝,顧客滿意,股東高興,銀行信任,社會肯定的一流企業。
二、經營思想
超前決策,穩健經營,穩中求進,持續發展
1.超前決策
超前決策是超前思考的結果和超前實踐的基礎。它強調的是一種領先他人的決策能力。它不僅是我們對未來市場和形勢變化所做出的迅速反應,同時,也是我們與時俱進能力的具體體現。
在高度競爭、快速變革的時代,速度同樣事關成敗。實踐證明:誰能夠超前迅速做出決策並立即組織實施,誰就最有希望成為事業的成功者或行業的領導者。因此,我們在競爭中一定要力爭:想在別人前面,動在變化前面,凡重大的經營決策必須具有科學的前瞻性和超常規的效率。在順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冷靜思考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在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居危思進,準確掌握內外部的相關情況,為抓住機遇,戰勝困難,切實做好安排。總之,通過超前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預測未來;通過超前決策,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化解風險;通過超前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占據先機。
2.穩健經營
穩健經營提倡的是一種健康的經營作風,追求的是經營的安全性,反對的是經營的投機性和盲目性。其最本質的要求是:在風險和利益面前,必須始終堅持將風險評估和風險控製放在首位。只有事先想清楚最壞的情況和提出如何控製風險的方案,才可能做出準確的選擇和正確的決策。只有善於管理和有效控製風險,才可能確保生存安全和實現穩健經營。換言之,穩健經營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必須條件。
我們強調穩健經營,就必須堅持走依法經營的道路,堅持實行謹慎的財務政策,堅持適時調整經營結構,堅持認真恪守科學決策原則,堅持嚴格執行《風險控製管理條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經營風險,最有效地增強我們的經濟實力和抗風險打擊的能力。
毫無疑問,穩健經營同樣需要我們具有理智的冒險精神和及時進行風險決策的魄力。而掌握信息、抓準時機,順勢而為、逆時而動,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則是智慧與魄力有機結合的科學體現。
3.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代表的是一種經營策略。“穩”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提醒我們不可盲目冒進。“穩”是基礎,“進”是目的。因此,穩中求進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永遠按照同樣的速度和步伐前進,而是要求我們一定要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學會選擇,善於放棄;該慢則慢,該快則快;該退則退,該進則進。慢是為了健康的快,退是為了有效的進。我們應該學會像鷹那樣耐心而執着地尋找目標、迅速而準確地捕捉目標。在實踐中,我們必須特別註意去尋找和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重大發展機遇,為實現階段性的跳躍發展創造條件。
穩中求進需要我們具有審慎的冒險精神和擔當意識。在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時,我們首先需對風險和機遇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迅速確定風險等級和機遇質量,然後再決定取舍。只要前景可期、風險可控且力所能及,我們就應給與鼓勵與支持,並嚴格執行過程中的風控管理,謹防發生重大意外。
凡珍惜機遇的人,大都善於客觀評估和理性管控風險,不隨意否定每一個機會,堅持穩中求快、穩中求成、穩中求進;凡過度或片面解讀風險的人,往往習慣於否定、放棄和拒絕。似乎自己安全了,卻將團隊和企業置於更大的風險之中。這不是穩,更不是進,而是倒退。
總之,任何因懼怕風險而犧牲機會的行為都是與穩中求進的經營思想背道而馳的,任何因此而導致的失誤都會對集團長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或嚴重傷害。另外,我們還應註意警惕和抵製一切脫離實際的蛊惑與誘惑。
4.持續發展
持續發展是經營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笃信長期主義的必然追求,是防範風險的根本目的。我們欲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之中實現基業常青、世代永續的宏願,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的、有質量的發展之路,用心地為未來奠基,為未來創新,為未來投資,為未來布局。
事實上,只有保持持續的、有質量的發展,我們才會有能力、有機會繼續為顧客提供超值服務,繼續為員工謀求幸福,繼續為股東創造價值,繼續為社會貢獻財富。正是這種共同利益要求我們:一定要立足長遠,夯實經營與管理基礎;一定要不斷地培養和大膽使用各類人才;一定要不斷地整合並充分利用好內、外部資源;一定要不斷地強化與眾不同的差異化經營特色;一定要不斷地提高主要業務的穩定性和盈利水平;一定要不斷地抵製一切錯誤的發展觀念和行為方式;一定要不斷地調整和淘汰阻礙可持續發展的機構和人員。
三、經營目標
將集團建設成為數據化的服務型企業;合理追求利潤最小化;造福社會。
(一)將集團建設成為數據化的服務型企業
顧客是集團最重要的資源。唯顧客滿意,我們才有生存的希望;唯顧客信任,我們才有發展的基礎;唯顧客忠誠,我們才有強大的保證。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必須切實掌握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為顧客提供更精準、更貼心、更高端的定製化服務。
利潤是服務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徹底將傳統的交易觀念轉變成為現代的服務意識,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專業化與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融為一體,以更高的標準為顧客提供超值服務,真心實意地幫助顧客傳遞和創造價值,並努力將現存的服務關系逐步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唯與顧客共同成長,我們才可能穩定地獲得利潤;唯真正將集團建設成為新型的服務型企業,我們才可能持續地獲得利潤;唯竭盡全力與時俱進,我們才可能實現企業的追求。
1.真誠待客
首先,在無形方面,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主動以顧客的立場去觀察事物,用顧客滿意或理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服務的初始階段,真誠待客的第一步往往體現在“把事情做對”方面。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先把事情做對了,即使不夠好,多數顧客也會願意給我們“把事情做好”和“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改進機會。因此,關鍵的事,我們必須一次做對!該做的事,我們必須一次做好!
我們應該經常反問自己:
——我們這樣做是正確選擇嗎?
——我們滿足了顧客的需求嗎?
——我們還能為顧客做些什麽?
——我們是否還可以做得更好?
同時,在有形方面,我們應該以真挚的笑容,周到的服務,親切的語言和整潔的儀表去面對顧客,使顧客真正享受到受重視、受尊敬的愉悅。更重要的是,在與顧客的直接接觸之中,我們還必須努力而自然地展示出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質量的工作效率,誠信明禮的契約精神和關心對方的真誠態度。切忌不懂裝懂、粗俗自大、拖沓敷衍、言而無信。
2.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物美價廉的正確含義是:在同一品類、同等檔次的產品之中,我們的產品品質具有公信力,品位具有吸引力,品牌具有親和力,價格具有競爭力。換言之,同樣品質的產品,我們的價格更低;同樣價格的產品,我們的品質更高。即好質量、低價格。
產品質量是進入市場和保證顧客滿意的首要條件。因此,我們必須無條件地做到:不論在采購、銷售、生產還是工程建設等方面,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實科學嚴謹的品質管理措施,保證達到相關國家的規定或與價位相適應的質量標準。
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價格也是顧客滿意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伴隨第四次工業革命迅猛發展的互聯網經濟,使物美與價廉終於從對立走向了統一。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和物聯網等創新工具,堅持不斷地為顧客提供超值及增值服務。毫無疑問,增值服務也必須體現超值服務的價值。
需要強調的是:物美價廉不是價格戰,而是口碑戰。通過口碑的傳播,可以迅速強化顧客對相關商品的認知,逐步在特定行業內或顧客群體中建立起喜歡、信任和依靠我們的心智模式。為此,我們應該利用各種機會,有效展示和充分發揮中國以及集團在這方面的競爭優勢,通過源源不斷地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讓顧客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們與眾不同的能力與價值。
3.超值服務
超值服務的含義是:我們提供的產品品質和價格、服務質量和效率,不僅應該達到或超越顧客的合理預期,同時還必須保證顧客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能夠獲得價值增值的實惠。顯然,它不同於增值服務。
提供超值服務是一項確保顧客滿意且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它要求我們不僅要真誠為顧客創造價值,而且還要主動幫助顧客解決某些看似與我們無關的專業問題;不僅要做好約定業務,而且還應該關註工作和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其實,超值服務絕不是高成本的過度或奢華服務。例如,我們免費為顧客提供其急需的相關專業幫助,或記住顧客的生日、信仰、習慣、愛好,寄張卡片,時常聯絡等。雖然事情小,費用低,但意義卻很大。
總之,只要我們提供的產品質量與產品價格,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始終使顧客感到比別處更具有吸引力和價值感,我們就能夠贏得顧客的滿意和信任,並逐步將顧客的滿意度和信任度轉化成為對集團的忠誠度,從而保證我們能夠與顧客建立起一種互信互惠、共存共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二)合理追求利潤最小化
利潤最大化是眾多企業一直追求的經營目標。事實上,除極少數企業外,多數企業不僅難以如願,而且還極易被它引入歧途。
實踐證明:凡偏面理解和盲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無一不被極度利己的行為反噬。相反,那些堅持以利他為先,持續追求外生利潤最小化的企業,往往最有希望與可能收獲利潤最大化成果。
這是因為:物美價廉是顧客永恒的追求,它符合人性和商業邏輯,我們必須遵循之;其二,盡管盈利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底線經營原則,但是利潤取向必須正確,既利己須先利他;其三,商業地位決定了收益水平,尤其身處充分競爭行業中的企業,更不可能例外;其四,沒有超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或知名品牌做後盾的企業,一般不可能有溢價收益和定價權,極難獲得超額利潤;其五,堅持長期主義就必須為未來投資,不能以短期利潤為根本目標。任何時候,戰術必須服從戰略;最後,外生利潤最小化並不意味企業的經營收益必然低於同行業或同類產品的平均利潤率,也並不排除在一定時期或特殊區域中獲得階段性超額利潤的可能性,關鍵在於是否合理和時機把握。
所謂合理指的是:我們當然要有能夠保證生存與發展的利潤規模,但是所有利潤絕不應該全部或主要源自外部即顧客。我們有內部的變革創新和精益化管理、采購規模的價格折讓、標的業務的附帶權益、特殊市場與渠道的超額利潤和品牌溢價等增收與創收渠道。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擴大與顧客非直接相關的內生和衍生收益規模,並堅持將其中的一部分讓渡給顧客,使顧客始終能夠真正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樣,我們才可能獲得為顧客持久服務的機會。
總之,合理追求外生利潤最小化有利於我們切實提高:顧客及合作夥伴的信任度和向心力;極具競爭性的服務能力;抵禦重大風險打擊的經營能力;極致化的成本管理能力;向經營規模和業務創新要效益的盈利能力;商誉的巨大影響能力和快速發展能力。
1.優化資源配置
優化資源配置是保證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種重要能力。我們始終應該堅持以顧客、產品、市場為中心,以協同合作為依托,在動態中不斷優化內、外部的資源配置。對外,我們必須保證將主要的資金、優惠的政策、得力的團隊、超值的服務和特殊的資源,向已經並正在繼續創造着重大效益和未來可能帶來更大效益的優質顧客、關鍵項目(產品)和特定市場(業務)集中。對沒有發展前途的業務,則必須果斷放棄。對內,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超前籌劃,適時利用已有優勢,整合資源,科學轉型,融合升級,聚焦打造具有差異化特點和核心競爭能力的新模式、新主業。
2.控製成本
控製成本不僅是我們實現減支增收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也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任務。開源節流是成本管理的兩個方面。其中,開源是根本。除常規方法外,創新模式是重中之重。節流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是企業的內部成本控製。即堅持眼光向內,苦練內功。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通過細化管理和量化考核等方法,努力減少費用開支,持續降低經、管成本,有效防範業務風險,不斷提高資產經營質量和資金與庫存商品的使用與周轉效率;在社交活動中,認真遵循健康、對等、適度和從簡的原則,明確規定審批管理權限,嚴格控製消費範圍和消費金額。
二是企業的外部成本控製。即堅持眼光向外,挖掘潛力。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以目標成本管理為導向,通過招標、比價、采用替代品等方法和成本倒逼機製的硬約束,持續、合理、堅決地降低采購、施工、交易等成本。
3.多贏是福
合作是金,多贏是福。合作是多贏的基礎,多贏是合作的保證。而如何選擇好的合作對象和以什麽樣的心態對待利益分配,則是合作與多贏的決定性因素。
首先,我們應力求選擇那些具有相同價值觀且能力超凡的企業作為合作夥伴。通過合作,學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用心建立新型的(工貿)合作關系,為今後事業的發展夯實基礎。即使有時這種合作的成本高一點兒,也是值得的。同時,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怕合作夥伴合理地多赚點錢,更不應有從合作夥伴和顧客身上赚錢越多越好的念頭。否則,不僅會因為斤斤計較而失去好的合作夥伴,同時更會因為貪圖蝇頭小利而失去長遠利益。因此,我們應該努力使所有真誠與集團合作的企業和顧客都能夠得到超值的實惠。
總之,赚錢不僅必須合法,而且還要合理;不僅必須合作,而且還要多贏。基於此,無論商業利益多麽巨大,我們絕不涉足任何違法活動或無良交易,不與任何不良企業及個人建立業務關系。無論盈利多麽誘人,我們一定要主動讓利於合作夥伴和顧客,使他們合法、合理地多得一些利益。只有這樣,雙方的合作才能夠長久,集團才能夠取信於人、立足於世。
4.超越競爭
超越競爭既是創新能力的卓越體現,也是檢驗核心競爭力的黃金標準。我們欲超越競爭,就必須堅持參與紅海商戰的競爭,唯如此才能夠獲得自由地遊弋於商業藍海的資格。因為藍海大多存在於紅海之中,所以只有敢於、善於在紅海中搏擊的企業,才有能力和機會發現藍海、超越競爭,從而取得高於同行的超額利潤。集團的特殊市場戰略就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
我們欲超越競爭,就必須堅持做正確且困難的事。在競爭中全力以赴、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堅持學習、善於創新,註重合作、不畏權威;我們欲超越競爭,就必須笃信“只有相信,才能看到”的箴言,徹底轉變思維方式、打破思維定式。許多時候,只要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我們通過參與競爭,有利於理清思路,製定戰略,建設隊伍,培養幹部,打造與眾不同的經營特色,創建與時俱進的經營模式,拓寬傳統商品的經營空間,奠定超越競爭的經營基礎。
(三)造福社會
社會價值永遠高於利潤價值。社會為集團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集團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社會的支持。集團強大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去回報社會。我們除了依法經營,依法納稅和不斷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之外,還應該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造福社會,多出一份力量,多盡一份責任。只要我們真誠地為社會奉獻,就一定會得到社會的正面肯定,集團的社會地位和美誉度亦將會因此而得到提高,這無疑會有利於集團的長遠建設與發展。